发病机制:
1.
肿瘤的生长方式 分为原位癌、乳头状癌和浸润性癌。原位癌局限在黏膜内,移行细胞癌多为乳头状,
鳞癌和
腺癌常有浸润。
肿瘤浸润深度是临床(T)和病理(P)分期的依据,临床可分为:原位癌(Tis);乳头状无浸润(Ta);限于固有层以内(T
1);浸润浅肌层(T
2);浸润深肌层或穿透膀胱壁(T
3);浸润前列腺或膀胱邻近组织(T
4)。病理分期(P)同临床分期。
2.病理 膀胱
肿瘤大多来源于上皮细胞,占95%以上,而其中90%以上为移行细胞癌,
鳞状细胞癌和
腺癌较少见,但恶性程度远较移行细胞癌为高。非上皮来源的
肿瘤如
横纹肌肉瘤等则罕见。膀胱
肿瘤在病理改变上根据细胞大小、形态、染色深浅、核改变、分裂相等分为四级。
一、二级分化较好,属低度恶性;
三、四级分化不良,属高度恶性。
乳头状瘤细胞形态与正常移行细胞无明显差异,但有复发和恶变倾向,因此在治疗上仍视为癌肿对待。膀胱
肿瘤在生长方式上,有原位癌、乳头状癌和浸润性癌三种,在临床上三者混合性存在不很少见。在膀胱镜下或活体标本大体观察可以看出
肿瘤有蒂者常为低度恶性,广基无蒂者为高度恶性,溃疡浸润型的
肿瘤总是高度恶性的。临床上对膀胱
肿瘤生长浸润深度按Jewett-Marshall分期方法分为四期(图1)。
B
2期:
肿瘤累及深肌层,但尚来侵及肌层外组织。
D
1期:
肿瘤侵及膀胱周围组织及盆腔内器官,局部有
淋巴结转移。
膀胱
肿瘤最多分布在膀胱侧壁及后壁,其次为三角区和顶部,其发生可为多灶性,亦可同时或先后伴有肾盂、输尿管及尿道的
肿瘤。膀胱
肿瘤的扩散主要是向深部浸润,继则发生远处转移。转移途径以髂
淋巴结、腹主动脉
淋巴结为主,晚期少数病人可经血流转移至肺、骨、肝等器官。
膀胱癌的转移发生较晚、扩散较慢。
【病因】
病因:膀胱
肿瘤的病因复杂,虽经很多研究,仍不完全清楚。
1.化学致癌物质 现已肯定?萘胺、联苯胺、4-氨基双联苯等是
膀胱癌质。这些物质广泛应用于染料、纺织、印刷、橡胶及塑料工业,长期接触这类致癌质容易生发
膀胱癌,但个体差异很大,潜伏期很长。吸烟比不吸烟者危险度高1.5v4倍,烟中的苯并芘是致癌物质。
2.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,某种因素致使癌基因的激活或抑癌基因的失活,均可导致癌肿发生。
出版社:人民卫生出版社
作者:潘柏年(北京大学医学部)
】描述为:"> 引起膀胱
肿瘤的病因很多,一般认为发病与下列危险因素相关。
1.长期接触某些致癌物质的职业人员,如染料、纺织、皮革、橡胶、塑料、油漆、印刷等,发生
肿瘤的危险眭也越大。
3.膀胱慢性
肿瘤的组织类型、细胞分化程度、生长方式和浸润深度有关,其中细胞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对预后的影响最大。
1.组织类型 95%以上为
肿瘤。
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将其分为
肿瘤的危险倾向,2004年,WHO将膀胱等尿路上皮
肿瘤分为
肿瘤、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和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。
3.生长方式 分为原位癌、乳头状癌及浸润性癌。原位癌局限在粘膜内,无乳头亦无浸润基底膜现象。移行细胞癌多为乳头状,低分化者常有浸润。
肿瘤临床(T)和病理(P)分期的依据。根据癌浸润膀胱壁的深度(
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;T
3b肉眼可见
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;T
4浸润前列腺、子宫、阴道及盆壁等邻近器官。临床上习惯将T
is、T
a、和T
1期
肿瘤称为表浅
肿瘤的扩散主要向膀胱壁内浸润,直至累及膀胱外组织及邻近器官。淋巴转移是最主要的转移途径,主要转移到盆腔
肿瘤细胞分化不良者容易发生浸润和转移。